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绵阳市阳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质量报告

绵阳市阳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质量报告

2022年12月28日 16:39:17 访问量:1063

 

绵阳市阳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

年度质量报告

(2023

 

 

 

 

 

 

 

 

 

 

 

 

 

绵阳市阳光职业技术学校

2022年12月27日

 

1 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

1.2 学校固定资产

1.3 学生情况

1.4 教师队伍

1.5 设施设备

2 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2.2 在校体验

2.3 资助情况

2.4 就业质量

2.5 职业发展

3 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3.2 教育教学改革

3.3 课程与教材建设

3.4 数字化校园建设

3.5 实训基地建设

3.6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7 教师培养培训

3.8 规范管理情况

3.8.1 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3.8.2 夯实常规,提高质量

3.8.3 学生管理

3.8.4 后勤管理

3.8.5 安全保卫管理

3.8.6 科研管理

3.8.7 管理信息化水平

3.9 德育工作情况

3.9.1 德育课开设情况

3.9.2 丰富校园活动

3.9.3 文明风采活动

3.9.4 多彩的学生社团

3.10 党建情况

4 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4.3 学生实习情况

5 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5.2 社会服务

6 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6.2 政策措施

7 特色创新

7.1 智慧管理模式深入进行

7.2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深入校企合作

8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 主要问题:

8.2 改进措施

表目录

1–1学校基本条件

1–2学生情况

1–3教师情况统计

图目录

实训基地

军事化管理

社团活动

案例目录

案例1:感恩,从心开始朗诵大赛

案例2:情系端午节,爱洒夕阳红,阳光校爱心活动

案例3:工学交替,校企合作


 

 


 

绵阳市阳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

年度质量报告

(2023

 

1   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

绵阳市阳光职业技术学校是经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批准成立,市教育和体育局直属管理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目前已实现在校生5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开设有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与应用、航空服务三个专业方向。

近年来,学校以文明单位建设为载体,以职业学校提升行动计划为契机,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内涵文化建设,教育教学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品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并连续3年在全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中荣获一等奖。

1.2       学校固定资产

学校总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资产总计113.37万元(不含新校建设费用)。其中:教学专用设备63万元、教学通用设备30万元、图书3万元、办公家具15万元、学生文体设备1.37万元、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1万元。

11学校基本条件

 

2021

2022

增长幅度

在校生规模(人)

394

408

3%

生均校舍面积(㎡)

18.94

18.29

-3%

生均建筑面积(㎡)

50.25

48.53

-3%

生均设备值

1395

1544

10%

每百生计算机(台)

13

12

-7%

1.3       学生情况

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学生结构、巩固率

2022年招生人数106人。

2022年度全日制学历教育在籍学生359人,其中202257人、2020204人、202198人。学生2021年度巩固率97%,相比上一年增加100%

2022年毕业生规模115人,毕业率为100%

12学生情况

 

2021

2022

增长幅度

招生规模

98

106

8%

毕业规模

160

115

-28%

在校师生规模

394

408

3%

 

1.4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58人,专任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全体专任教师的70%以上;硕士以上学历的占全体专任教师9%2019双师型教师2人,外聘兼职教师6人。生师比14:1

 

13教师情况统计

 

2021

2022

增长幅度

教工总数

58

58

0

专任教师数

20

24

20%

兼职教师数

6

6

0

德育人员

3

4

33%

思政教师

6

6

0

 

1.5       设施设备

2022年学校新增教学仪器设备价值6万元,目前设备总值为89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0.18万元(较去年增加0.3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2个(较去年增加0.5个);现有图书1.2万册(较去年增加0.2万册),生均3册。

2   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领学生发展,开齐开足德育、心理健康课程;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举, 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双证并重。学校一手抓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手抓专业技能的培训,成立学习互帮小组,第二专业兴趣小组、建立创新活动室,开展技能竞赛。多种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75%,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0%2022年度在校生体质达标测试参与人员共408人,优良人数362人,及格人数39人,不及格人数7人,综合合格率为98%

2.2       在校体验

学校各部门(教务科、学生科、团委、总务科、保卫科等)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超过91.9%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2.5%的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8.2%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学校安全方面满意度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

2.3       资助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照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2022年春季学期免学费人数338人,累计免学费金额:32.11万元,助学金享受人数202人,累计发放20.2万元;2022年秋季学期免学费人数329人,累计免学费金额:31.255万元,助学金享受人数102人,累计发放10.2万元。

2.4       就业质量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先后与省内外北京世纪金源酒店、东莞冠智电子有限公司、TCLOPPO等十余家知名企业签定合作协议,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较去年下降1个百分点),专业对口率达到92%(较去年增加22个百分点)。

2.5       职业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和就业指导工作,第一学期开足职业生涯规划课,第四学期再次开设就业指导课,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项培训,开展就业指导培训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推进,不断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习就业单位的回访,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信任。学校先后下发调查问卷500多份,就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2.5%,学生发展前景满意度90.3%

3   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职业学校推动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为加强专业建设,结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我校不断更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课程改革和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

2022年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征求企业专家意见,尽快完成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更新,20229月各专业已基本完成任务。

3.2       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了“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把从业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融合在一起,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和实训,运用案例、项目、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开展专业课教学。形成了“实际工作任务→教学项目→产品(服务)”的教学模式,产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改革案例,取得职教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3.3       课程与教材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适应市场对专业的发展需求,稳步推进课程与教材建设。严格按照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选用建材。所选教材严格根据本年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所指定用书。

3.4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上遵循“顶层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全校计算机总数70余台,其中学生用机50台,基本满足学校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室8间。校园监控系统和标准化教室满足校园视频监控无死角、无盲区、实时监控录像。

3.5       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现有综合实训教室6间,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分别建立了机电电子综合实训教室、计算机综合实训室,航空乘务及地铁安检综合实训教室、汽车电路维修综合实训教室、艺术综合实训教室、形体舞蹈实训教室。

电子琴

 

 

 

 

形体

 

 

 

 

电子实训

 

 

 

 

航空乘务

1  实训基地

 

3.6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途径,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从合作模式,教学标准课程设置、评价模式、毕业生安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招生新突破,取得初步的成效。

3.7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制定有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1)继续教育培训规范化

教师继续教育做到及时布置,及时督促,及时登记,上一年度继续教育签证率100%,合格率100%

2)业务学习制度化

每学期学校对各教研室、教研组有明确的专业学习要求,各教研室、教研组每周结合教研活动,利用现有教学设备正常开展业务培训,结合新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新设备使用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督查,有汇报,有总结。

3)业务培训形式多样。

根据学校制定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有关规定,学校组织教师按要求利用假期到当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学习并指导学生工学交替,既学习了当前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又积极参与了企业产品研发,使个人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2022年安排10名教师深入企业开展15天至6个月的企业实践培训。

除了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我校还大力加强全员参与的校本培训,聘请省内外知名职教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通过讲座、座谈、研讨、实地查看交流等形式,202211月安排全体教师进行公开课竞赛,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全校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培训。

3.8       规范管理情况

3.8.1          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评价制度为核心”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先后制定了《教师职评细则》、《教师业务考评细则》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3.8.2          夯实常规,提高质量

1)抓教学观念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导,以实习操作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将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2)抓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学校从教师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备课教案的书写和日常教学的到岗到位、教学过程的组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教师听评课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等,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以形成良好规范的教学秩序。

3)抓教法学法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严格学科教研组活动制度,努力发挥学校教研活动的职能。教研活动做到有主题研究、有研讨、有交流与指导,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吸引力,教学内容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进一步提升。

4)抓课堂评价。广泛开展听评课和学生评教活动,以指导、激励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一方面,校长、中层和教师均有定额的下班听课且实行推门课,另一方面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巡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抓竞赛促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通过每年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练兵的局面,做到活动有项目、考核有标准、竞赛有表彰,使技能竞赛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6)抓学科质量评价。学校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本专业的施教情况,通过各个层次的教学研讨会议,及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3.8.3          学生管理

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把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安全结合起来,坚持抓常规、抓细节、抓养成,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秩序安全稳定。建立健全了班主任工作制度,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出台了《学生管理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和《班级日志》、《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生请假制度》、《对学生处理的有关规定》、《违纪违规学生处理流程》、《学生手机管理暂行管理办法》、《学生电子学籍删除规定》、《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申请审核规定》等十多项制度,建立健全高素质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全校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活动”;利用班会开展“感恩教育、爱国教育、养成教育”等。

规范了学生违纪、退学、异动等相关工作流程,国家资助评定流程,此两项管理流程均已制作成宣传图在学生科及各学管办显著位置张贴悬挂。

认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责任分工明确。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准军事化管理是我校切合学校实际、富有本校特色、利于学生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学校设立准军事化管理办公室,招聘政治军事教官,组成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军事训练技能过硬、教育管理能力较强的准军事化管理队伍,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教育培训、行为习惯规范养成和违规违纪教育纠正、参与校园值勤巡逻纠察和公寓内务卫生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的实施减少了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文明校园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军事化管理

3.8.4          后勤管理

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优化校园环境,及时维护校园绿化,为办公室、功能室和教室配置好办公用品、桌椅、卫生保洁用品,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的管理力度,严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在物品采购、维修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对学校全部财产进行登记、造册、统计、量化、存档等工作,继续做好物品采购、验收入帐、入库、领用的购物手续,强化财产管理,逐步使学校财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明细化,专业化,严防学校财产的流失。

3.8.5          安全保卫管理

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周例会制。学校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集会、会操、军训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会计室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医务室安全管理制度,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印章和保密资料安全管理制度,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安全无虞。坚持教育先行,落实宣传教育制度;坚持事故处置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坚持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确保校园安全不失控;坚持责任追究,落实奖惩制度;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形成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在食品安全和校舍管理方面也下足功夫,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对食堂工作把关,做好食堂的清洁卫生工作;重视饮食安全,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不定期检查,杜绝食物安全隐患的出现。总务后勤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做好了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

3.8.6          科研管理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中心,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

3.8.7          管理信息化水平

数字校园统一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构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权限管理,对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主动运维,对管理、教学、科研、资源等的所有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及分析,为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撑。

管理平台有:(1)教务管理系统、(2)学生管理管理系统、(3)财务管理系统、(5)资产管理系统、(6)人事管理系统、(7)后勤管理系统等。

3.9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坚持“育人为主、德育为先”,坚持以“三贴近”为原则,以“两纲”教育为核心,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业观、就业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注重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职业学校特色和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增强德育针对性、有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以学生科牵头,团委、保卫科、宿管科齐抓共管,学生会自主管理的学生管理体制。明确了教师、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及处理办法,进一步增强管理育人责任心,优化了校风。

学校以“文明风采”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增强学生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指导,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版面,提高了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为塑造健全人格提供了有益帮助。

3.9.1          德育课开设情况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开齐开足德育课,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第二学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开设《哲学与人生》和《就业与创业指导》。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校生犯罪率为零。

3.9.2          丰富校园活动

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2022年趣味运动会,秋季达标运动会;2022年新生军训;,开学典礼及新生军事汇演,校园歌手比赛、礼仪时尚周活动、德育宣讲等,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文明班级、文明学生。

案例1:感恩,从心开始朗诵大赛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校于2022.5.5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动的感恩从心开始朗诵大赛 每班同学都参加了比赛 同学们也充分发展着自己的才智 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能 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促进我校学生的朗诵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同学们在比赛中都使出来浑身解数 展开理解又精彩的角逐 以其满腔热忱给台下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赢得了全场同学一次次心中共鸣的掌声在优美的字里行间 升华了我们的情感 触动了我们的灵魂 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给予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也使参赛者增进了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此次诗歌朗诵大赛大大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并且在本次活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 及语文老师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充分体现了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 同学们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3.9.3          文明风采活动

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的文明风采评选申报活动。积极宣传,切实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广泛组织学生、教师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把竞赛活动与和谐校园建设结合起来、与德育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扩大竞赛活动的参与面,达到活动育人、过程育人效果,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案例2情系端午节,爱洒夕阳红,阳光校爱心活动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共同努力 尊老爱幼 才有我们安心的这一代 所以 在20226.11日 我校组织了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给老人带去一点温暖和快乐

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同学们还是显得很拘谨 但个别活跃性格外向的同学很快带动了同学们的热情 同学们耐心的和他们聊天 帮老人整理衣物 擦拭家具 听老人讲他们的过去 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 大家在一起欢声笑语 好像真的融入到了一起似的 同学和老人们都很开心

在不知不觉中 同学们也该回学校了 这次的实践也该结束了

  在这一天同学们倾听了各种各样的精彩和辛酸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的思绪也回到了他们的那个年代看着他们脸上的皱纹都是岁月的痕迹

3.9.4          多彩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职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生活,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我校以六大类为主题开展了学生社团活动。

1)理论学习类社团 该类社团活动让学生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开展例如汽修社,计算机社等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同学们在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课外活动。

2)社会文化类社团 主要形式有如诗歌社、文学社、广播站等。社团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经常开展文学欣赏、讲座、畅谈感受,交流心得。以提高修养,提升素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经常开展一些有主题的活动。

3)专业技能类社团 这类社团主要以中职学校的专业技术知识为背景,结合各自不同的专业而建立的一些社团,如机械制图兴趣社团,汽车爱好者协会,电工电子爱好者协会等等。社团中有一批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4)文化艺术类社团 这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舞蹈队、合唱团。

5)志愿服务类社团 我校在节假日带领社团成员到社会福利进行志愿者服务。同时还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

6)体育健身类社团 我校结合中职学生特点,成立了一系列体育健身类社团:棋类、球类、健美舞蹈类等社团。

 

 

 

 

 

书法

 

 

 

 

 

象棋

 

 

 

 

舞蹈

 

 

 

 

音乐

3  社团活动

3.10  党建情况

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以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重要抓手,狠抓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扎实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深入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学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形式,组织教职工收听收看和全程关注十九大会议进程;开展了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为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学校在校园网设置了学习专栏,在校园内制作了宣传展板,广泛宣传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情况。并通过开展文艺专场演出、主题班会、主题板报以及书画作品展览等形式,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

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并以党员主题活动日为抓手,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校把党员的政治学习放在首位,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两准则四条例一规则》,并结合学校实际,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微党课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帮扶活动以及民主评议党员、七一表彰等工作。

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管党治党落在支部,制定了《星级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星级标准和创建要求,规范“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对照党员资料和人事档案开展组织关系全面排查,健全完善了党员信息数据库建设。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做好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等日常管理工作。

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两个责任”,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和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领导班子成员贯彻执行“一岗双责”和民主集中制,严肃政治生活,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率先垂范,廉洁自律。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校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制定了《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组织开展了“‘五查五促’确保执纪审查安全”集中教育月活动;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观看了《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权》、《欲》、《永远在路上》等廉政教育专题片;并通过开展廉政教育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同时,学校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大项目的廉政风险防控,成立了招标采购办公室,制定了《采购工作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内部审计流程,健全了内部控制机制和防控体系,加大对招标、采购、基建等环节的监督监控,进一步强化“三重一大”、“五不直接分管”等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制定了《关于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并通过听课、座谈、走访等形式,经常分析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动向,正确判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学校加强德育阵地管理,特别是发挥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坚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度关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正确舆论作用,净化学校网络文化环境。

4   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走向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一直是我们的目标,本年度我校新增校企合作企业3个。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合作企业承担部分企业文化及企业特色培训课;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办学方向和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业研发,寻求专业创新发展新渠道,有力推进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和产教的高度融合,为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20余家,2022年度新增企业3家,分布为市内企业1家,外地企业2家,这些企业均为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校所有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需求。

4.3 学生实习情况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顶岗实习过程就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适应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组织专人赴全国各地考察实习单位,在实习前召开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实习动员会,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协议,确保学生安全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据统计,本年度,共安排2019100多名学生分赴上海、天津、宁波、苏州、昆山实习,学生的优良表现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案例3:工学交替,校企合作

202112月,通过我校对东莞10余家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考察,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条件、技术实力、产品市场前景、社会信誉度、就业前景、就业稳定率等进行全面考察和论证以及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调研。最终确定了广东广睿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企业,以保证校企合作能够规范、有效、成功地开展。

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企业的工程师、技师等组成,负责制订“校企订单合作”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企业主要提供场地、设备、空缺岗位供学生顶岗实习;学校主要负责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协助企业进行学生日常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技术交流等。

在学科和专业大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并据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适应企业需求的教学计划。

5   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管理科学规范,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学生管理严格,校企合作密切,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3千多人,对社会发展贡献大、社会声誉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引领作用突出。近期,我校联合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开展调查,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60%,专业对口率达到92%。学生31%以上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表示满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1.5%,调查涉及到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吃苦精神、工资待遇、专业对口等内容。

5.2 社会服务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号召,引导广大城乡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20225月份以来,我校各部门持续组织开展了以城市清洁、天蓝地净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清洁行动。为确保城市清洁行动持续推进,学校先后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制定了清洁标准、清扫固定日、督导检查、通报等制度,明确各科室、各教学部责任,重点解决城区道路脏、乱、差等不清洁不卫生等问题。校园卫生程度有明显提升,为有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6   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我校经费由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构成。2022年,持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设备设施的购置、招生就业、校企合作、奖学助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

1)学校全年总收入:380.2万元。财政拨付我校项目资金有:中职免学费68.21万元;

2)全年总支出385.31万元。其中场地租赁费用55万,教职工工资及其有关福利待遇的人员经费239余万元,用于学生的免学费计63.365万元,校区建设费用10余万元,办公经费15余万元,后勤维修费用3余万元

6.2 政策措施

绵阳市、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中职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7   特色创新

7.1 智慧管理模式深入进行

2022年,我校制定了智慧管理模式。1是先后投入近3万元,继续深入延续去年制定的智慧管理模式,对校园所有监控摄像头进行了更新换代和维护。 2是多次开展班主任工作学习讨论会,提高德育班主任,专业班主任的业务技能水平。

7.2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深入校企合作

2022年,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合同,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突出实用性,以工学交替的教学工厂和实践教学的现场案例分析的模式,强化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日常教学中融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教育内容。双方根据各自的教学计划和生产安排计划,有计划的安排企业参观、实践教学,工学交替、企业顶岗实习等,具体实施由双方商定。

8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 主要问题:

1、办学硬件设施尚需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学生住宿能力严重不足,制约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

2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3、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4、就业服务水平需不断提高。

5、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

8.2 改进措施

1、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尽快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扩大办学规模。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一是认真落实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和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任课,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学能力;三是积极申请科研课题,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增加合作企业的数量以及合作的深度,从订单式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培训、科研、开发、技术咨询等工作。

4、德育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一是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将德育融入学校的生命之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过硬的德育队伍;三是在教育方法、内容、评价体系、培养方式上不断探索,加深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形成适合中职生特点的德育工作体系。

5、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就业。一是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流程;二是建设一支稳定的学生就业工作队伍,挖掘就业市场,捕捉就业信息,广泛进行就业洽谈,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增加合作企业的数量与质量,拓宽就业渠道。

6、加快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建立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机制。

编辑:赵翠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绵阳市阳光职业技术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阳光职业技术学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